close

  賈娜 王魯坤
   初中版劇目《整合負債選擇題》劇照
   高中帛琉版劇目《車站》海報
  11月2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的“青春防線褐藻醣膠”系列公益話劇初中版劇目《選擇題》、高中版劇目《車站》完成了首場演出。本刊專訪了“青春防線”系列話劇的創作團隊,並約請中學生觀眾撰寫觀後感,希望讀者對這個系列話劇有較為全面的瞭解。
  大量住商不動產真實案例是創作富礦
  《綠海副刊》: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青春防線”系列公益支票貼現話劇的基本情況嗎?
  魏星(總製作人、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這個項目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為貫徹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司法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創意發起,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直接指導與關懷下,與華鼎正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授權北京凌豐廣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
  “青春防線”專題片、話劇,包括我們正在籌備醞釀的微電影、電影都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預防青少年犯罪世紀工程的一部分。我國每年受理未成年人案件幾十萬件,這些案件,特別是吸毒、鬥毆等惡性案件反映出青少年法治道德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對家庭、社會的影響太大了。青少年犯罪預防事業需要各方面重視,可以說,是一種緊迫感和責任感在驅動著我們做這些事情。
  《綠海副刊》:在演出結束後不久,就有媒體先後報道了兩起未成年人跳樓事件。讓我們在感慨戲劇的現實意義的同時更意識到當下青少年法治道德教育的緊迫性。
  魏星:當下,從“娛樂”到“愚樂”,以“手撕鬼子”等雷劇為代表的文藝作品反映出價值取向的混亂。錯誤導向會扭曲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因此更應當正本清源,以文化手段關愛青少年成長。“青春防線”系列話劇正視教育難點,以“預防青少年犯罪”為主題,旨在以話劇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將法治道德教育的嚴肅內容潛移默化地有效傳達給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從而達到寓教於樂,弘揚真善美,提升青少年審美能力的目的。我們依托全國檢察機關所辦理的大量案例進行創作,有些案例是編劇都想象不出來的,這是一個富礦,也是我們的資源優勢。
  小劇場讓觀眾感受到戲劇的魔力
  《綠海副刊》:“青春防線”項目組一直在製作青少年犯罪預防的專題片供電視臺播放,過去的幾年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口碑,為什麼又想用話劇這種藝術形式來表現?
  裴奕(總導演、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辦公室主任):這一系列話劇創意是來自於“青春防線”專題片的採訪和拍攝工作。因為在製作專題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電視節目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我們的表達。比方說,在採訪中,當事人、家屬,包括學校並不都是很願意配合,而一次面對面、深入的採訪,即使記者滿懷愛心,極富採訪技巧,也很難避免受訪者的心靈因為再一次檢視傷口而受到傷害,這是違背我們初衷的。其次,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出發,電視節目要用很多技術手段對畫面進行處理,比如拍攝當事人的背影,或者用植物花草遮擋部分身影,甚至乾脆就用模擬現場等等,這種表現手法難以充分體現專題片優勢。還有一點,由於真實的青少年案件類型比較集中,如果長期拍攝同一類型的案例,缺少代表性,不能夠普遍地反映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引起更廣泛的關註。為瞭解決這三個問題,我們嘗試換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張超(製作人):現在的未成年人視野很開闊,通過網絡什麼都可以接觸到,所以,簡單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項工作通過比較娛樂的形式來表達出來效果會更好。在策劃這兩個劇的時候我們邀請了很多中學生參與到創作討論中來。從制定故事大綱開始,就跟他們溝通,把故事講給他們聽,把最終的舞臺效果描述給他們聽,聽取他們的意見。把法治案例藏到故事里來做青少年普法,“青春防線”話劇是首創。
  《綠海副刊》:小劇場演出的方式會不會在觀眾數量、舞臺表現力等方面有所限制?
  張超:小劇場能最真實地還原在學校演出的實況,我們未來的校園巡演肯定最大程度地覆蓋更多學校。除了一些發達地區的學校設施比較好,我們肯定還會更多地到中小城市設施一般的學校演出,更多可能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室或者多功能廳,甚至是操場,因此小劇場話劇這種形式能特別近距離地跟學生進行互動。
  趙尋(編劇):小劇場近距離靠近觀眾,更能讓觀眾感受到戲劇強烈的張力,或者沉迷情緒,或者間離思考。小劇場的魔力是非常顯著的,它切合我們的創作初衷和對觀眾的期待。我記得首演前最後一次彩排,一對母子站在劇場外看,我邀請他們進來觀看。他們入情地看戲,我卻細緻地看他們。看著他們為戲中的人物快樂、憂傷、歡笑、落淚。排練結束後,年輕的媽媽對我說:“這樣的形式真的很好,我知道這是在教育,可是這樣的方式,不僅不令人反感還很有意思。”小男孩對我說:“我喜歡小劇場,因為真人就是比假人(電視)有意思多了!”
  用戲劇傳達我們的真誠
  《綠海副刊》:一部話劇作品既要表現當下青少年的生活,又要寓教於樂,對創作團隊是一個考驗。在案例選擇上,創作團隊是如何把握?
  張超: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弘揚主旋律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流於形式,落於俗套,非常不看好。但是反觀許多優秀的國際大片和影視劇作品,同樣都是在宣傳主旋律、贊揚真善美,取得了很不錯的票房收益。所以,關鍵在於怎麼表現。我們在創作時就考慮怎樣能更好地讓廣大青少年接受。
  趙尋:這兩個劇的創作素材來源於真實案例,在我看過的眾多真實案例中,這兩個案例有各自的閃光點和讓我動容的情感世界。我抓取了最能提取的戲劇性衝突。
  《綠海副刊》:這種衝突一定要用“跳樓”和“命案”這樣的方式表現嗎?是否過於極端和缺乏典型性?
  趙尋:首先我想說明的是,如果我們真心地貼近青少年朋友們,就會發現,他們根本不是我們定義上的“孩子”,“孩子般脆弱”的標簽是我們強硬貼上的。在高速信息時代,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情商、智力、藝術鑒賞力都是很強的。孩子們心智成熟是現實。可是,青春期的浮躁和淺薄又是必然的,與其一味地保護他們,規避傷害,不如和他們真實平等地對話,我想用我的戲傳達我們的真誠。
  張超:我們選擇的案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對於廣大的未成年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但是在劇中通過情節與臺詞的渲染,帶來價值觀上的評判,最終回歸到主流、主旋律。所以,我覺得這種擔心是不存在的。
  《綠海副刊》:這一系列話劇除了初中版、高中版,還有大學版和小學版,其中小學版又分為1至3年級版和小學4至6年級版,這麼安排的用意是什麼?
  裴奕: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知識結構、感知能力是不一樣的,越是低幼,孩子在智力上、接受新事物的反應上差別越大,越需要精細設計。我們這個劃分考慮了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多方面因素。
  趙尋:我和我的創作團體真誠地為小朋友們量身定做,我們給了他們選擇進不進劇場的機會,就像我們選擇去創作不同的劇目,面對不同的觀眾和不同的意見。我們選擇先演出初中版和高中版是因為目前青少年犯罪總體趨勢上這兩類人群是高發區。
  《綠海副刊》:演出結束後反響如何?下一步打算如何發展?
  張超:觀眾對這兩個劇很認可,對我們後續的演出表示期待,對我們的舞美、燈光等都提出了意見建議。我們接下來會陸續安排10場演出,延續到2014年初,之後就開始校園巡演。
  趙尋:演出時有很多成年人來觀看,這讓我很感動。因為預防青少年犯罪,成年人是主力部隊。青少年的問題其實都是成年人的問題。戲中的父母已經有所感悟,我想戲外的也是吧。接下來,我們將推出小學1至3年級版《森林童話》。  (原標題:沒有法治的營養,青春會是怎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40lbrd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